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 | 核電記錄者劉玄:昌江核電點亮了海南三分之一的萬家燈火

>>點擊圖片查看專題<<

  【編者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或許在漫漫歷史長河里只是彈指一瞬,但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 美好。為此,南海網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開設“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專欄,廣泛征集70張老照片、70個動人故事,通過光影世 界的“時光機”,回首70年間神州大地的滄桑巨變,講述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故事。

  11月18日, 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項目(第七批)集中開工和簽約儀式在??谂e行,昌江核電站二期項目全面啟動建設;11月2日,海南核電年度發(fā)電量首次突破80億千瓦時……10年來,我有幸記錄下海南核電發(fā)展的每一個歷史性時刻,見證核電廠在昌江的土地上誕生?,F在,海南每3盞燈中就有1盞燈是昌江核電點亮的。

講述人劉玄。

  電,對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我而言,是電視機里每天播放的《西游記》、是茫茫夜色中回家路上的指引、是照亮飯桌的燈火……小時候,蠟燭還是家里必備的生活用品。每當停電時,我總是在想,有一天,家家戶戶都能在亮堂的房子里吃飯。

  2009年,我還是電視臺一名“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記者。昌江核電站開工在即,急需一名攝影師記錄工程進度,中核集團海南核電有限公司四處物色合適的人選,我被引薦了過去,正式成為了一名“核電人”。

  2010年4月25日,昌江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要把海南當時投資最大、技術先進、工藝環(huán)保的能源建設項目建起來非常不簡單。

  昌江核電站位于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zhèn)塘興村,這里一年四季陽光充足,到了夏天,溫度直逼40攝氏度。廠區(qū)土建階段沒有遮擋,即使是早晨八九點的太陽,也能把人的臉曬得生疼。工人常常要冒著烈日勞作,許多人因難以忍受高溫而選擇辭職。海南勞動力本來就少,技術工人更少,公司不得不到省外招聘,開出的工資普遍要比省外高2000至3000元不等。

  2011年11月,抬電纜的核電建設者。講述人供圖

  前方工人揮汗如雨,后方指揮部則是充當起了“后勤”。昌江有山有水,沿海一帶還能一覽北部灣的美景,形成了獨特的山海風光和氣候,但臺風和干旱一個也不少。在施工期間,昌江遭遇了多年難遇的干旱,生產和生活用水嚴重短缺,甚至連集裝箱房里的空調水也要二次利用。工程處的同事不得不四處尋找水源,終于在珠碧江水庫找到了一線希望。進入到夏秋季節(jié),臺風時常造訪,碰上降雨量大的強臺風,整個工地一片汪洋。

  2012年11月,夜色下的核島鋼筋綁扎工。講述人供圖

  作為記錄者,10年來,我的鏡頭從未停歇。每一次走進施工現場,勞保鞋、安全帽等數十斤的安全裝備把我包裹得嚴嚴實實。工地沒有交通工具,步行一兩公里拍攝是常事。那幾年,藿香正氣水成了我相機包里的必備物品。

  2010年7月,眼看一個個基坑初現了核島的雛形,周邊沒有制高點,我沒有無人機,無法記錄下工地的全貌,心里只能干著急。不過很快,工地40米高的塔吊吸引了我的注意。

  背上設備,綁上安全帶,穿好保護裝置,我?guī)е?0斤的負重開始攀爬塔吊。和常年“飛檐走壁”的塔吊司機不同,我從未攀爬過塔吊,它的高度讓人感到眩暈,徒手攀爬對身材高大的我來說十分費勁。爬一次大約需要30分鐘,每爬幾米我就得歇一歇。第一次爬到頂端,手累得直發(fā)抖,連相機都很難握住。也正是在塔吊上,我拍下了許多珍貴的現場施工圖。

  站在塔吊上俯瞰整個工地,場面蔚為壯觀。高聳的塔吊通過長長的吊臂將材料運往四方,仿佛穿行在云端;從清晨到日暮,上萬名工人在工地上忙碌著,他們或推車,或砌墻,或運送沙石,顏色鮮艷的安全帽把工地裝扮得五彩斑斕;機器的轟鳴聲伴隨著號子聲和歡笑聲,回響在昌江的土地上。站在高處,我仿佛看見棋子灣畔的工人正用雙手點亮海南的萬家燈火。

  2010年7月,劉玄在塔吊上拍下了的昌江核電1號機組施工現場。講述人供圖

  時間來到2012年,昌江核電建設期間到場的第一件大型設備——蒸汽發(fā)生器進入安裝階段。這個“大家伙”外形酷似我國的運載火箭,我戲稱它為“核電神舟”,它重達380噸,是整個核電廠當時最重的一件設備。龐大的蒸汽發(fā)生器內部構造精密,從運輸到安裝,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從到港卸船到吊入核島安裝,我整整跟拍了12天。

“核電神舟”。講述人供圖

  如果說蒸汽發(fā)生器的安裝標志著核電的落地,那么核燃料的順利入堆則標志著海南全面迎來“核電時代”。2015年2月,一艘裝載著核燃料組件的船舶靜靜??吭谛阌⒏鄞a頭,轉運卡車在武警的護送下緩緩駛出港口,它的目的地是昌江。

  2015年8月,我來到了核電廠的廠房,準備全副武裝拍攝核燃料入堆全過程,但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新燃料不具有放射性,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我只需要穿上普通的工作服,戴上輻射劑量檢測儀,就能夠進入核心區(qū)域拍攝。

  核燃料入堆的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神秘。反應堆廠房和核燃料廠房通過一條燃料轉運通道相連,核燃料廠房的工人使用自動裝卸料機將核燃料組件通過轉運通道運輸到反應堆廠房內,反應堆廠房的工人將每一個核燃料組件精準定位到反應堆中,一根核燃料組件就順利入堆了。

  2015年8月,海南昌江核電1號機組開始裝料。講述人供圖

  2015年8月28日上午10時43分,隨著第121組核燃料組件順利入堆,歷時44小時的昌江核電1號機組首次裝料圓滿完成,標志著海南核電1號機組正式進入帶核試運行階段,海南邁入“核電時代”!

  昌江核電規(guī)劃建設4臺核電機組,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249億元建設的1、2號機組分別于2015年12月25日和2016年8月12日投入商運,核電在海南省電力能源供應中的占比已達三分之一。這個在海南電荒最嚴重時期啟動的項目,在投入商運后,從根本上解決了海南電源性缺電的難題,有效優(yōu)化了海南的能源結構,推動了海南電網的升級?,F在,海南每3盞燈中就有1盞燈是昌江核電點亮的,被點亮的還有海南的夜經濟。

  棋子灣畔的昌江核電站點亮了海南三分之一的萬家燈火。講述人供圖

  2019年11月18日,昌江核電二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規(guī)劃建設的兩臺“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單臺機組名義電功率約為120萬千瓦,總投資394.5億元,3號機組2025年建成,4號機組2026年建成。二期項目的全面啟動標志著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進入批量化建設新時期,對海南推動清潔能源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核電事業(yè)未來可期,此生無悔入核電,擦亮鏡頭,未來還有很多個10年等待著我去記錄。

  講述人:劉玄(海南核電有限公司專職攝影師)

  講述時間:2019年11月18日

  南海網記者 鐘圓圓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chuàng)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復制、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系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責任編輯:王思暢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原創(chuàng)報道

精彩海南 新聞早知道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