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鐘雄烹制的美食。昌江融媒體中心供圖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陽秀
4月15日清晨6點,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zhèn)環(huán)城東二路,空氣中的涼意還未散去,老字號加積鴨飯店的廚房已經(jīng)亮燈。飯店老板黎鐘雄手持長勺,攪動著一鍋香味濃郁的肉湯,準備做早餐所需食材。
“每天到店第一件事就是熬湯,火候要掌握好。”黎鐘雄在接受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這鍋湯要熬50分鐘左右,湯熟之時也是開門迎客之時。這鍋湯正是他從2002年開始推出的“黎叔寬粉湯”的湯底。
黎鐘雄是海南瓊海人,人稱“黎叔”,20世紀80年代末來到昌江。30多年里,他賣過燒烤,開過美容院,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有空還會練習寫毛筆字,經(jīng)歷豐富、多才多藝。
一碗煮了23年的寬粉湯
“我就是想跟別人不一樣”
在昌江,常見的米粉一般不到1厘米寬,而“黎叔”做寬粉湯用的,是比普通米粉寬2倍多的寬米粉。“我就是想跟別人不一樣。”這個看似簡單的理由,體現(xiàn)了黎鐘雄有一顆“叛逆”的心,“人家沒有的,我做到了,就是獨一無二的”。
黎鐘雄做的寬粉湯。劉陽秀 攝
寬粉、瘦肉、豬舌、豬心、青菜……這碗“含肉量”十足的寬粉湯做法確實不太一樣。黎鐘雄介紹,別人家的粉湯會把粉放進湯里煮,他做寬粉湯是先用蒸箱把寬粉蒸熟,加入煮熟的肉和菜后,倒入熬好的熱湯,“這樣可以更好地保持不同食材原有的口感和味道”。
上午9點,記者看到,店內和店門口的樹蔭里,仍有不少食客在品嘗寬粉湯。水霧升騰間,他們低頭“嗦粉”的滿足表情,成為這碗粉湯最生動的廣告。飯店門前墻角處的電視機,正在重復播放幾年前CCTV17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頻道《誰知盤中餐》欄目對“黎叔寬粉湯”的報道片段。
“微信收款15元”“微信收款30元”……收銀臺的收款語音頻繁響起,足見這家小店的人氣之旺。黎鐘雄告訴記者,寬粉湯一直賣得不錯,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500多碗。
“石碌沒幾家店的粉湯能比得上這家。”坐在一旁用餐的石碌鎮(zhèn)居民李運順,是飯店的老食客,“味道鮮”是他對“黎叔寬粉湯”的評價。7年前,他搬家到附近后,早餐時間經(jīng)常光顧加積鴨飯店,“幾乎天天來吃”。憑借與眾不同的食材、做法和味道,23年來,黎鐘雄在石碌鎮(zhèn)烹制的這碗寬粉湯,慰藉著許多食客的胃和心。
然而,打破常規(guī),總免不了有質疑聲。黎鐘雄回憶,當年剛推出寬粉湯一周左右,就有食客因吃不慣表示不滿。“當時他們看到有豬粉腸就罵了我一頓,說怎么用這種東西來做粉湯,沒吃一口就走了。”
不過,這樣的遭遇并沒有讓黎鐘雄畏怯,反而成為激勵他進步的動力。如今,為了進一步了解顧客的需求,他幾乎每天都要品嘗自己做的寬粉湯,也經(jīng)常在店里觀察客人的反應。他說,要做長久生意,就得“跟客人感受同一種味道,隨時關注他們的反饋,優(yōu)化自己的產(chǎn)品”。
一手掌勺,一手執(zhí)筆
當?shù)厝伺抨犝宜I對聯(lián)
若以為黎鐘雄只會炒菜、做粉湯,便小看了這位昌江“黎叔”。
6年前,掌勺多年的黎鐘雄對書法產(chǎn)生了興趣,開始自學毛筆字。飯店門口兩邊各擺著一個小攤,一個用于為顧客提供免費茶水,另一個則是黎鐘雄寫毛筆字的專屬區(qū)域。每天營業(yè)期間,他會趁著空閑時間到門口的小攤處寫上幾筆。
黎鐘雄寫毛筆字。受訪者供圖
“炒菜時是一種火熱的心情,寫字則需要更多耐心。”黎鐘雄深有體會地說。雖然從后廚到小攤的距離不到20米,但每次炒完菜去寫字,他得從灶臺前揮汗如雨的熾熱中抽離,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切換為宣紙前凝神靜氣的淡定。“剛開始寫毛筆字的3年里,總有些毛躁,一張紙沒寫幾筆就丟掉,很多次想放棄不學了。”回憶初學時的經(jīng)歷,黎鐘雄比畫了幾下撕紙的動作。
然而熟能生巧,經(jīng)過幾年的練習,他的毛筆字寫得遒勁有力,可謂漸入佳境。飯店內外,處處可見墨韻雅意,門口的對聯(lián)、玻璃窗和墻上貼的“福”字等,皆出自“黎叔”之手。“春節(jié)前很多人來他這里排隊領對聯(lián)呢!”李運順停下手中的筷子,笑著夸贊起了黎鐘雄的筆法。
如今,黎鐘雄在昌江書法界小有名氣,找他求對聯(lián)的不止飯店附近的居民。“企業(yè)開展相關活動或有人結婚,經(jīng)常邀請我去給他們寫對聯(lián)。”黎鐘雄說,他把書法發(fā)展成自己的副業(yè),下廚之余多了一種消遣的選擇,平時只要有空,他也會參加各鄉(xiāng)鎮(zhèn)舉辦的贈送書畫活動。“我在書法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廚藝也是,所以要走出去多學習。”他說。
玩滑板、玩平衡車、做公益
“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
點開黎鐘雄的短視頻平臺賬號,記者看到了他的個性簽名:一個開飯店的斜杠“青年”。雖然已經(jīng)53歲,但“黎叔”有一顆不服老的心,在他眼里,自己仍是個熱血青年。
黎鐘雄騎平衡車。受訪者供圖
“我喜歡玩年輕人玩的東西,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黎鐘雄說。從騎獨輪車到玩滑板,再到如今迷上平衡車,他的街頭運動項目多次刷新升級。為展現(xiàn)對“新寵”的駕馭技巧,他還專門購置了一款便攜式音箱。在他發(fā)布的短視頻作品中,既有揮毫潑墨、烹飪美食的生活雅趣,也有手提音箱、腳踏平衡車在廣場上旋轉漂移的潮流酷炫。
作為斜杠“青年”的“黎叔”,不僅是廚師、書法愛好者,還有另一重身份——海南省“美在心靈”大學生支教志愿者協(xié)會昌江分會會長。“昌江的水土養(yǎng)育了我30多年,我想通過公益盡自己的一份力回報它。”緣于這一初衷,這些年他在志愿服務方面傾注了不少心力。
和學生一樣,黎鐘雄每年都非常期待寒暑假的到來。假期一到,他便忙著組織協(xié)調大學生到昌江支教。“有幾次在店里忙著做菜,突然收到協(xié)會那邊需要人幫忙的消息,我立馬跑過去了。”黎鐘雄熱心公益,有時也會影響他的主業(yè),“我老婆也抱怨過,說我炒著菜就不見人了”。
黎鐘雄熱愛公益還有一個原因:喜歡和年輕人“混”在一起。他說,組織開展支教活動,可以觀察大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感受不同年齡層碰撞出的活力。“看到孩子們互相影響、共同成長,我很開心、很知足。”
中午12點,進店吃午飯的客人逐漸增多,其中不乏與黎鐘雄相識多年的熟客。面對老熟人,“黎叔”簡單交談幾句便掌握了他們想要的菜肴和味道,隨即轉頭扎進了“火熱”的廚房中。
原標題:掌勺、寫毛筆字、玩平衡車、做公益 昌江“黎叔”的斜杠生活
責任編輯:王平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wǎng)微博